你最近又貪吃,沒管好你的嘴巴了嗎?上班下班累了就有「飲料胃」、平日晚餐後會有「夜市胃」、吃自助餐就會有「甜點胃」、在家看Netflix就有「零嘴胃」、在外看電影又有「爆米花胃」──你的「另一個胃」還好嗎?
網路上各種由營養師撰寫的文章都在重複提到致胖的重點:吃太多!吃得不健康!這樣吃下去,運動再多也不會有效!
這些道理大部份人都懂,但怎麼很難執行呢?一位女士平日為了減肥,的確可以吃得很少,多吃一口白飯都覺得會害自己前功盡廢。但只要碰到能夠精緻打卡,在社交平臺跟朋友分享的餐廳與美食,她亦會不顧熱量的大快朵頤一頓,幾乎是把她平日三、四天的食量一次吃個飽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看,這裡反映的是「貪婪」(Greedy)的議題。人們對於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情本身,總感到不滿足!單純享受看一齣電影或影集是不夠的,彷彿手邊要有各種食物和飲料,才能讓花下去的時間變值得;其實晚餐後已經「飽」了,但想到別人手上拿著夜市的雞排,心中的比較與欲望就「餓」了;就算知道胃已經受不了、也知道那些甜點味道普通,但都花了上千元去吃自助餐了,心中又想著怎麼能不把東西都吃一遍才回家呢?
貪婪,反映的往往是內心的空虛,人們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甚麼,也不知道自己其實缺甚麼,我們以為自己失去了什麼才憂鬱,卻不知道真正失去的是「自己是誰?」的自我理解!
如此,心理學家佛洛姆(Erich Fromm)發現許多焦慮或憂鬱的人們,總無法克制地大吃大喝,因為他們內心是空虛的、從未活在當下、更沒心靈的滿足。
大喝大喝,暴飲暴食,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的人士,但事實上,今天許多身材苗條的男男女女,也患有某種意義上的暴食症:人們內心是空虛的,充斥各種焦慮與憂鬱情緒,只不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和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刺激,給空虛作了暫時性的填充、把人們從負面情緒中暫時分散開了注意力。
由空虛導致的暴食症沒有消失,不滿足的貪婪以別種形式呈現,好比人們沈迷在網路社交文化中不斷秀出「好生活」、「吃好料」、「去旅遊」的貼文,其實也是一種暴食──如果他們不這樣做,就馬上會覺得生活空虛、失去意義。當不再花錢吞下「食物」,我們才能夠在某種「飢餓」之中,真正思考自己是誰!
–
蘇俊濠 諮商心理師
(臉書、女人迷、方格子「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」作者)